2025年7月阅读书摘

虽然我在中国见过很多胆小鬼,但坚忍不拔却是中国人最大的特点。

2025年7月阅读书摘
Photo by Alisa Anton / Unsplash

7月阅读记录

  • 《在中国大地上》Done
  • 《如何找到想做的事》Done

7月阅读书摘

《在中国大地上》

第三章 开往北京的90次夜车

  • 我问这是什么战争,春歌的丈夫答道:“这不是战争,只是一段过渡期而已。如果足够了解中国历史,你就会明白的。在我们四千六百年的历史中,每逢改朝换代,都会有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,短则六十年,长则一百年。

第四章 上海快线

  • 在中国,一直有个难题。如果有什么地方风景特别好看,人们就会蜂拥而至,然后美景就被人群毁了。

  • 由于一整天都在人群中钻来钻去,我问道:“你觉得中国人以后会有私家车吗?” “极少数人会有的,但不是为了图享受,而是为了做生意。我们想要做的,是生产汽车,然后卖到国外去。出口市场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。”

  • 然后我眼前就浮现出一堆红卫兵,他们手里拿着长剪子,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,沿着南京路一路往前,边走边寻觅哪里有肥大的衣袖或者飘逸的长发。他们挥起长剪子,开始不停地剪,剪,剪!我意识到,一个狂热的青少年,手里要是握着一把剪子,简直比端着步枪的士兵还可怕。

  • 潘教授在这方面是个典型,但他给人的印象却不会因此而减弱。他轻声笑了笑,说:“美国人没理由惧怕中国人,一点理由都没有。在这世上,中国人只对两样东西感兴趣——权力和金钱。美国是最有权也是最有钱的国家,所以中国人永远都需要跟美国搞好关系。”

第五章 开往广州的快车

  • “我不是在说他们——我讲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好像正在消退。这就是为什么未来三四年至关重要了。很多公司都已经撤离,他们既不是慈善家也不是空想家。他们想赚钱,如果赚不到钱,他们就走。中国市场正处于大规模扩张阶段,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多回报——因此没有理由让人寄予厚望或者吸引大规模投资。泡沫是会破裂的,而且一旦破裂,这里就会变成地狱。五年之内我们就会知道这样的事会不会发生。

  • 共同奋斗'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说法,体现着某种团结一致的思想,而如今这种思想已经销声匿迹。他们不再友善,不再礼貌。我觉得他们已经迷失,他们的结局会很可怕。

第八章 开往西安的104次列车

  • 正午时分,列车停在了处于铁路枢纽位置的宝鸡市。一位先生告诉我:“渭河里没有鱼。”然后,他大声清了清喉咙,往站台上吐了一口痰,随即习惯性地出于礼貌,用鞋底把痰擦了擦。 每个人都会像这样清嗓子、吐痰,他们的痰有时会成滴快速落下,有时则会拉成细条缓缓下流,就像顺着痰盂边缘而下的烛蜡。一般他们都会吐在垃圾篓里或者树干旁边,但就算政府专门发起倡议,也无法阻止一部分人随地乱吐,我见过有人把痰吐在地毯上,并且还记得要礼貌地用鞋底去抹两下。

  • 这对中国人来说再好不过了。或许他们已经认识到,游客的好处就在于他的注意力集中而短暂。对政府而言,游客要是只把观光作为旅行目的就太完美了。他们来访,去各处景点参观,等到把所有地方都转了个遍,就会马上离开。不以观光为目的的人往往会驻足徘徊,他们不看博物馆的介绍,喜欢问尴尬的问题,不是让人感到心惊胆战,就是把人搞得垂头丧气,所以他们最好不要来。

第十六章 开往大连的火车:92次列车

  • 虽然我在中国见过很多胆小鬼,但坚忍不拔却是中国人最大的特点。

第十七章 开往烟台的“天湖号”游轮

  • 我想起了自己身边所有自命不凡的人和自认为无所不知的人,以及那些讨厌的教师、评论家和书评家,我希望他们都被赶上去内蒙古的火车,到那里去铲猪粪,住牲口棚。不过,我当然也会在其中。在中国,不干体力活的人通常都被称作知识分子。这群人太招人烦了,作为惩罚,我们都要在那里挖洞。这样的命运真是悲惨,但很容易就能想到相关政策是怎么来的。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,或多或少都希望过自己讨厌的人被车拉到别的地方去铲粪——尤其是那种四体不勤又心高气傲的人。

第十九章 开往上海的山东快线:234次列车

  • 这里的每个人都因农事而筋疲力尽,而且每一寸土地都已被开发利用。既然可以种菠菜,为什么要种花呢?既然阳光可以照耀庄稼生长,为什么要种树将它挡住呢?

第二十二章 开往西藏的列车

  • 外表越是普通,就越像救苦救难的英雄。

《如何找到想做的事》

“可以作为工作的爱好”和“不能作为工作的爱好”之间的区别

  • 全部行动都以“这个有用吗?”为标准筛选,人就会备受阻力,最终会丢失“做‘喜欢的事’且幸福地生活”这一初心,觉得只能做“有用的事”(合理的事)。这就是合理性陷阱。

序 一本让你找到“想做的事”的书

  • 因为对工作没兴趣,也就没有学习动力,所以无法成长。

误区2:找到想做的事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

  • 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即使找到“想做的事”,你开始也只会觉得“嗯?或许挺有趣的”,即仅处在感兴趣的阶段。

误区4: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

  • 去服装店可以随便挑选衣服的款式,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选择标准会怎么样呢?你也许会被“现在这个很受欢迎”“价格便宜”等与“自己想穿的衣服”不符的信息所影响,进而做了选择。

“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,就只能试着先行动了”,这种想法中的陷阱

  • 人在选项多的时候往往会“不做选择”

“一直迷茫的人”和“走自己道路的人”之间唯一的区别

  • 不要把自己的判断标准建立在外部的“以他人为中心的坐标轴上”,必须切换到自己内心的“自我中心坐标轴”上。

公式1:喜欢的事×擅长的事=想做的事

  • 技能和知识是为了实现自己想做的事的手段。如果以使用技能为目的,人生当然会变得无趣。正因为如此,才有必要了解自己在任何时代、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“擅长的事”。在找到“真正想做的事”之后,如果有需要的话再去掌握“技能和知识”也来得及。

如何找到实现“想做的事”的手段

  • 所谓的色彩浴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,指如果刻意关注一些事物,那么与之相关的事物就会很自然地映入你的眼帘。比如听到“请找出你周围红色的物体”,你就会看见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红色物体。

  • 色彩浴效应和实现“想做的事”的手段是一样的。确定好“想做的事”之后,色彩浴效应开始发挥作用,实现“想做的事”所需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。浏览信息时竖起“天线”,关注对自己想做的事有用的信息,从而不断地将它们收集起来。

所谓成功并不是“达成目标”,而是“活出自我的这个瞬间”

  •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,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得到金钱或名誉。如果对现在这一瞬间所做的事情感到充实才是幸福,才是人生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