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阅读书摘

2月阅读书摘
Photo by freddie marriage / Unsplash

2月阅读记录

《每个人的经济学》Done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Done
《一禅小和尚》Done
《重来2》23%
《雪崩》9%
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36%

2月阅读书摘

《每个人的经济学》

自由经济全盛时期:1870—1913

对妇女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也有规定。遗憾的是,这并不是出于男人的体贴,而是歧视妇女。立法者认为,女人心智不如男人健全,因此可能会傻傻签下不利于自己的劳动合同,所以她们应该受到保护。

新自由主义的起落:1980年至今

罗纳德·里根曾是演员,也做过加州州长,1981年当选美国总统,在任期间推出的政策比撒切尔夫人有过之而无不及。里根政府大幅降低高税级的所得税率,政府的解释是,给富人减税,他们就能享有更多的投资成果,因此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去投资和创造财富。而当富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,就会花得更多,为其他所有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。这被称为“涓滴理论”(trickle-down theory)。与此同时,政府还削减了穷人的补贴(尤其是在住房上),并冻结了最低工资(也就是不调高),这样穷人就有更大的激励更努力工作。我们如果想一想,会觉得这套逻辑是奇怪的。为什么让富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富人更富,让穷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穷人更穷?先不管它的逻辑是不是奇怪,这套被称为供给经济学(supply-side economics)的理论,成了之后三十年美国经济政策的基本信仰。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
只要存在着,就有价值

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,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“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”,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。
例如,父母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、运动样样满分,然后上好大学、进大公司。如果跟这种——根本不存在的——理想的孩子形象相比,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。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地扣分。这正是“评价”的想法。
不要这样,而应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,就把他看作他自己,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,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,而是从零起点出发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能够对“存在”本身表示感谢了。

不是肯定自我,而是接纳自我

上帝,请赐予我平静,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;给予我勇气,去改变我能改变的;赐我智慧,分辨这两者的区别。

“工作狂”是人生谎言

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假如有10个人,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。他讨厌你,你也不喜欢他。而且,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。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。”
这种时候,是关注讨厌你的那个人呢?还是聚焦于非常喜欢你的那2个人?抑或是关注其他作为大多数的7个人?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“世界”。

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

是“现在”这一刹那的连续。我们只能活在“此时此刻”,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。

不了解这一点的大人们总是想要强迫年轻人过“线”一样的人生。在他们看来,上好大学、进好企业、拥有稳定的家庭,这样的轨道才是幸福的人生。但是,人生不可能是一条线。